close

P1030892.JPG 

這是老公說的「窮人麵包」。

 

 

 

最近經常做這款麵包,主要還是軟法麵包的配方,不過,我倒是自己玩了很多種有趣的變化。以我貪新的個性,其實,很不愛反覆做同樣的東西,總想要練習其他新花樣,煮菜、做麵包都一樣,乍看之下是很多變化,但實際真相就是沒有一種「拿手」,貪多嚼不爛,至理名言。最近幾次,卻一反常態,反覆練習同一種麵糰配方,也算是一種自己的新紀錄。反正吃的人不膩,做的人也沒道理先膩ㄚ。況且,這款麵包熟門熟路,不用費腦筋,不妨礙我看球賽轉播。

 

 

 

說是反覆練習同一款配方,其實,還是同中有異。麵包內餡的部份可以變化的就有好多種:棗乾、葡萄乾、無花果乾、龍眼乾、蔓越莓乾、蕃茄乾、橘皮丁、核桃、綜合果仁、腰果、起司......,不同選擇就有不同配方,吃起來味道還是不同。我以前不太懂得欣賞橘皮丁,最近發現,少量的橘皮丁混合均勻會讓麵包整個氣味變得更好,有提升整體味道的效果;而棗乾+蔓越莓乾的組合,滋味甜甜酸酸也是絕配。重複做同一款配方,正好可以試試麵粉的差異,以前,我老是用不同麵粉做不同配方,成品變化太多,根本就無從比較起麵粉的優劣與喜惡,只能傻傻的買〝名氣麵粉〞,山茶花買一點、老鷹買一點、國王買一點、全麥粉買一點,但是,說到底,麵粉的名氣從何而來,以及特色為何,ㄧ概不知。這次,固定同一配方做麵包,就可以慢慢比較麵粉的不同,操作的手感、發酵的香氣、成品的彈性與味道,也才慢慢有了見識。(如果這樣還吃不出來,那我用昂貴的進口麵粉是用什麼意思的?...)因為做的夠多次,因此,手法上也可以開始玩起遊戲。天氣太熱,一律改用冷藏中種的方式來做,更隨性也更能分配時間,此外,還分別養了全麥粉與中筋粉的老麵種,讓麵糰和著老麵一起發酵,軟一點、硬一點的口感就在比例上的多一點、少一點中印證出來。溫度的控制、桿捲手法的變化,一次一點改變,我自已玩著麵包遊戲,廚房忽然成為實驗室,有趣極了!

 

 

 

我自己是偏愛硬口感的麵包、最好是皮酥內軟的歐式麵包,男人儘管也愛棍子,但是,更愛的還是餡多的軟式麵包。體諒他的植牙無法盡興咬硬麵包,所以操作上,我都會盡量以湯種、中種、老麵的方式來讓麵包體軟一點,以遷就他的口感,反正吃的多的人有發言權。硬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對「餡」的多寡,我們出現了重大的分歧。麵包書上,添加餡料的比例通常是25%-30%,我每次照書做的配方,男人總是嫌:「餡料太少。」甚至還說:「我們是自己吃,又不是要賣,不用考慮成本問題,餡料可以多加一點吧。」被嫌棄幾次後,我把餡料添加到50%的比例,這樣一來,夠多了吧,包准每口都可以吃到餡料,也包準分配的非常均勻!不料,男人還是略嫌不足,居然還說成品「窮人麵包」......挖勒!真的是「吃米的人不知米貴」!男人不知道我買來做麵包的麵粉很貴、有機果乾也貴、有機堅果更貴,更別說全部牛奶的真材實料很貴了......,樣樣都貴的麵包居然還只能是「窮人麵包」,那,那,我還真想看看「富人麵包」到底是怎樣?

 

 

 

P1030906.JPG 

 明明就每一口都有果乾,也都有餡料,哪裡算是窮人麵包了?窮人是窮人,麵包可不窮ㄚ!

 

 

 

P1030897.JPG 

這次麵包用石板烤,屁股很漂亮,麵包也比較高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人咖啡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