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最愛吃海苔
滿一歲3個月時,帶小老虎去醫院打預防針。照例要檢查身高體重頭圍數字,不知道為什麼,小老虎對醫院很有戒心,一進到醫院就整個人開始焦慮、一點也不配合。一放到體重機上就開始哭,又是抓又是扯,怎樣也不肯放開媽媽,根本就無法量體重。好不容易暫時分開了幾秒鐘,媽媽趕緊報數,體重是11.8公斤。抄寫的護士阿姨聽了以後不相信,什麼?11.8公斤?跟上次(一歲的時候)一樣?一定不準量錯了!重新量!安撫一個哭泣的孩子已經讓媽媽手忙腳亂,再想要把哭鬧的小老虎放上體重計根本就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於是媽媽拒絕了護士阿姨的建議。因為,小老虎的體重數字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實質是不一樣的。滿一歲來打預防針那幾天寒流過境,穿的很厚的小老虎,光是外套就不止0.5公斤,那次的11.8公斤是虛的。這次小老虎穿短袖衣褲很清涼,11.8公斤是實的,因此,雖然兩次體重數字一樣,但是,媽媽知道,小老虎其實有長肉,並不如護士阿姨想的那樣以為這三個月來體重都沒增加!在孩子的哭泣聲中,媽媽也沒法子跟護士阿姨解釋。量完體重量身高,哭鬧中的小老虎很難被擺弄,眾人七手八腳中隨便量了個數字(81公分)報上去,填表的護士阿姨又有意見,認為身高數字不對,小老虎不應該只有81公分,堅持要重新量。小老虎哭鬧不休,如無尾熊般掛在媽媽身上,哄勸無效,媽媽煩了,就跟護士阿姨說81公分就81公分吧,要不然呢?量頭圍時,護士阿姨又對數字有意見(一定是那天要出門打預防針時,該左轉的地方我右轉了,沒橋好,所以跟護士阿姨毫無默契......),說小老虎的頭圍增大數字與身高一樣...,啊,這樣又怎樣!來不及反問與回嘴,哭鬧聲中,媽媽只好帶著小老虎離開現場去放鬆一下,也還給其他人一個安靜的空間。
事後,對照數字與生長曲線圖,媽媽才明白護士阿姨的意思!一歲三個月的小老虎比起一歲時,不但體重沒增加,身高更是從85百分比掉到50百分比的範圍內,反倒是頭圍從50百分比上升到85百分比了。就這樣。所以,護士阿姨對每樣數字都有點意見。坦白說,媽媽是很感激護士阿姨好意提醒小老虎的各項檢查結果啦,不過,護士阿姨人在現場,親眼目睹小老虎掙扎反抗的模樣也應該知道各項數字的檢查結果不精確,既然是有點混亂的檢查結果,也就不必太認真看待!反正,一切的數據只是參考用!再說,小老虎的身高體重光是目測也知道排在前面的百分位,就算略有上下,實在不必太緊張哩(到底誰才是親娘ㄚ...)!因為護士阿姨很謹慎,親生媽媽很混,導致檢查時,媽媽與護士阿姨不怎對盤,兩個臭臉的結果就是連累小老虎打針的時候被粗魯的對待,氣得媽媽只差沒當場咆嘯。
因為這一場意外,於是,媽媽開始想,是不是應該要給小老虎換奶了?關於喝奶,除了母奶之外,小老虎一直也有喝牛奶。出生開始就喝雀巢的能恩水解1號,7個月大時,從1號換到2號。滿一歲3個月,被護士阿姨嫌棄之後,媽媽開始想著也應該要來換奶粉了。為什麼拖到1歲3個月才換奶呢?連去買奶粉時,店員都這樣疑問著。嗯,除了媽媽懶惰之外,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媽媽直覺的以為小老虎還沒準備好要換奶(到底是誰沒準備好?是媽媽吧!),所以也就不積極尋覓新奶粉。不過,既然護士阿姨提醒了,想想,也許是換奶時機到了。略微做了一下功課,比較了一下配比,照舊還是讓小老虎喝雀巢的「能恩」,只是,不再喝水解配方了,就換成一般配方。
除了換奶之外,媽媽也檢討了一下小老虎的飲食狀況。滿週歲之後,在媽媽刻意的安排下,小老虎就維持著早餐牛奶、午餐晚餐吃飯、睡前牛奶,之後再由媽媽奶睡的飲食情況。也就是說一天兩瓶牛奶、兩頓餐,宵夜則是媽媽的母奶。一直維持這樣的狀況,老實說,媽媽覺得這樣安排很好。隨著小老虎牙齒愈長愈多顆,消化能力進步,主食也由稀飯進化到乾飯,於是,小老虎就漸漸跟著大人正常吃食,媽媽也不再特別熬煮小老虎的米粥了。正餐之外,除了開水與水果,媽媽並沒有提供額外的零食給小老虎,不過,經過「預防針事件」之後,檢討之際,媽媽看了一些資料,很多專家都主張應該要讓小幼兒「少量多餐」以攝取多元豐富的飲食。想想有點道理,於是,媽媽決定開放小老虎的零食空間。早上下午各有一次點心時間,讓小老虎吃些小小零食。主要的零食項目是──起司片、優格、優酪乳、鮮奶、麵包...等;及一些家裡平日就備有的點心──寒天凍、綠豆湯、蓮子湯...,偶爾也跟著喝精力湯與果汁。內容大抵如此,份量小小,以不影響正餐進食為原則,讓小老虎多點飲食經驗也多些飲食內容。
為了小老虎的緣故,過去一年,平日雜食的夫妻也配合著多以米飯為主食。不過,隨著小老虎漸長,漸漸的,除了米飯,水餃、麵包、麵條、饅頭、鍋貼、小米粥也陸續出現在餐桌上了。除了在家吃食,也開始帶著小老虎四處外食,泰國菜、日本壽司、義大利麵、美式漢堡薯條...,小老虎跟著大人也都吃過了。對於飲食,吉本芭娜娜說:「我想就這樣一點一點讓外國口味自然而然融入他的味覺裡。只要什麼都能吃,將來在任何國家都能過活。我希望他知道各式各樣的味道,多方比較後,擁有廣闊的味覺領域。」真是英雄所見略同ㄚ!我總覺得味覺領域愈寬廣,人生的滋味才能更豐富。所幸,小老虎一直是個愛吃的小兒,很能接受食物各類味道。截至目前為止,除了不愛甜食之外,其他的各類食物倒是都來者不拒。
在家的吃食當然以清淡為上,不過,外出飲食無法顧忌那樣多,也就只好入境隨俗。既然在乎的是孩子對飲食的接受度,以身作則的大人就不在餐廳又是挑剔又是指導的當澳客,適宜孩子吃時就多餵點,不適合孩子的飲食就少給點、等等再補,大原則掌握住就不會左顧右盼不知如何是好了。因為小老虎愛吃,因此,對於食物的語言學習意願很高,苦瓜、鳳梨、草莓、肉肉、wawa(water)、珍珠(米飯)、海苔、菜菜、魚魚、湯湯、雞蛋、優格、葡萄、布丁......。很多食物都已經能見其物道其名,甚者,對於吃到嘴巴裡的食物也能直接說出名字來。愛吃,果然是個強烈的學習動機啊!!
這個月的小老虎語言進步驚人,學習意願高昂,開口說話的興致也高,因此,每天都有新單字出現。有些是爸媽刻意教的字彙,有些則是大人們不經意說的話,也偷偷被小老虎學起來了。有一天,小老虎打嗝,爸媽還來不及回應這件事情,就聽到小老虎自己說「打嗝」,他說的好自然,一旁的大人則是驚得有點闔不攏嘴。夜間餵奶的時候,媽媽偶爾會把小老虎從身體的左邊抱到身體的右邊,換邊吸奶,一邊抱一邊會說「媽媽換邊」,有一晚,睡夢中,隱約聽到小老虎不斷的說著同一句話,醒來細聽才知道,他說的竟是「換邊」,要求媽媽換邊餵。哇............!!記得身邊很多人物稱謂,多數時候會自動打招呼,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人物──附近鄰居家有隻瑪爾濟斯犬叫「波波」,小老虎除了叫狗狗「波波」以外,也叫鄰居阿姨「波波」。
愛亂編歌,受父母影響,小老虎也學會了用同樣旋律、不同歌詞來亂唱一通,最愛的唱法是「ㄇㄟㄇㄟㄇㄟㄇㄟ...」(哪來的妹妹ㄚ?...)。開始對「地方」有點記性,每次開車轉到回家的巷口,小老虎會說「GOGO家」(回家);看到民雄車站會說「火車」;車子轉進外婆家的路口會說「阿嬤」。記性發揮之際,對於常翻閱的那幾本繪本也能一一分辨無誤,要他去拿某本書,多數都能準確拿來。開始出現「歸類」的傾向,比如說:看到A繪本上的豬豬圖案,會自己停下來去翻找另一繪本的豬豬圖案;說到「草莓」會去翻本子找「草莓」圖案。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對人物歸類,媽媽爸爸蘇菲亞是一掛人;阿公阿嬤梅(阿姨)雅雅是一掛人;爺爺奶奶(鄰居)是一掛人,因此,說到阿嬤,小老虎會自動接上「阿公」「梅」「雅雅」...。對於事情的分配也開始出現固執,讀繪本一定要找媽媽,喝水一定要找蘇菲雅,吃起司塊一定要找爸爸打開,大抵如此。
鹹布丁,這是某天小老虎的晚餐。
如果有魚塊就掰魚塊,如果沒有,就用培根片替代。
不過,上面的培根通常都被爸爸吃掉了。
優格配上媽媽做的果醬,小老虎很愛優格,幾乎天天不膩。
跟著大人吃起寒天凍,有時加檸檬,有時啥都不加也照吃。
開始會裝鬼臉來逗笑大人
最愛在冰箱門口混,對於他的零食擺放地點記性超好。
超級愛海苔,媽媽苦於尋無無鹽海苔。
每天最愛的事情就是等著下午外出餵鵝。
每個小孩一定都是魔法師,要不,怎麼都對掃把如此愛不釋手?
很愛玩皮包,不管什麼東西全部掏出來再說。
1y4m的小老虎,怎麼愈來愈愛吸奶,這樣下去,該怎麼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