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040  

爸爸說不要怕,餵牛吃草就要靠近一點,不要用丟的!於是,初生之虎不畏牛。

相較於其他只敢遠觀的、害怕的孩子,與動物相處這堂課,我覺得B啾學得很好。

 

 

五月中與朋友約了台南聚餐,開車南下的路途上,B啾討著要吃口香糖。口香糖本是B啾跟爸爸玩的遊戲項目之一,時不時B啾想到了,就會去拿塊口香糖進貢給爸爸吃。爸爸會嚼口香糖給B啾看,也會讓他聞聞口香糖特有的薄荷香氣。雖然衛生可議,不過,我從來沒干涉過,我覺得父子之間有親密的、特有的玩法,很不賴!沒想到怎麼就進展到要起口香糖來吃了呢!男人解釋著前一天他給B啾嚼了幾下口香糖,讓他試試味道!我猶豫著,男人再三保證,說B啾不會吞下去,他知道口香糖不能吞,就讓他嚐嚐看!

 

 

於是,意念不堅的媽媽給了B啾一塊口香糖,盯著他嚼幾口,就急著要他吐出來;又讓他放進嘴裡嚼幾下,又要他吐出來...,路上,兩母子就玩起吐嚼口香糖的遊戲。我讓B啾嚼幾下、吐出、又嚼、又吐,觀察著他的反應,薄荷口味太刺激時就趕緊讓他吐出,再給他喝兩口水......。男人嫌我反應太激烈,替B啾說話,再次擔保他不會吞下去,要我放輕鬆。我一邊眼睛看著B啾,正想要提醒他吐出來,卻忍不住先回嘴男人的話,就在談話間,我看到B啾有個吞嚥的動作,然後露出吃驚的表情,接下來就愣住了!

 

 

吞下去了?...........把口香糖吞下去了!我在心底大叫著!

 

 

來不及再跟男人爭辯,我急忙要B啾把嘴張開,要他呸出口香糖來,小子卻是緊緊閉著嘴吧,愣愣的看著我!我看著B啾的表情,孩子露出一種非常害怕卻又強自鎮定的神情,沒吭聲,但是非常凝重。一時間,我有點不知如何反應。在前方開車的爸爸,發現兩母子突然的安靜,忽然也意識到發生什麼事情,於是,爸爸大聲的開罵了:「你吞下去了?你把口香糖吞下去了?爸爸不是說口香糖不能吞嗎?口香糖只能嚼不能吞,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口香糖吞下去黏住腸子就會肚子痛......(以下恐嚇言詞不及細記...)。」數落完B啾,接著開始數落媽媽:「你要盯著他看呀,怎麼會讓他一直嚼,你明知道他嘴巴裏有東西就會吞下去,你還放心讓他一直嚼......。」爸爸的語氣聽起來很嚴肅,音量也有點大,他的數落聽在很愛回嘴的媽媽耳裡,簡直就是一種吵架的挑釁。不過,當下,我忍住了沒吭聲。我知道他是因為急,所以難免口氣不好,難免要怒責旁人。

 

 

就在我曲意隱忍之際,過度焦慮而失衡的男人又開砲,說:「你怎麼又不吭聲了?你不是說你要負責教訓孩子嗎?真正有需要的時候你又保持沉默!......」要不然要怎麼樣呢?口香糖吞都已經吞了,還能怎樣?我看著B啾害怕的表情,知道B啾已經知道自己犯錯了,這就夠了,要不,還要怎樣教訓?怎樣處罰?爸爸解釋他的意思是,孩子知道錯了,大人就應該要趁勝追擊,再加重恐嚇一下,讓他印象更深刻以避免日後再犯!......對於這個觀念,我其實很想回嘴,很想滔滔不絕、充分對這件事情表達我的意見,不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處理B啾當下的情緒與反應,就我看來,比夫妻吵架更重要,於是,我請爸爸先閉嘴專心開車。

 

 

然後,我盡量用最溫和的聲音跟B啾說:「你把口香糖吞進去了,對不對?爸爸不是說口香糖不能吞?...你忍不住對不對,一個不小心就咕嚕吞下去了,可見B啾還不能控制自己,所以B啾還小,還不能吃口香糖,以後不要吃了好不好?等長大才吃,口香糖給爸爸吃、B啾不吃,好不好?」孩子對著我點點頭,說了兩次好,以後不要吃口香糖,等長大才吃!......我這樣處理B啾吃口香糖的事情。孩子把口香糖吞下去,我第一個反應是擔心,不知道吃進口香糖會怎樣?需不需要去看醫生?但是轉念想到小時候我也幹過這種蠢事,就略略寬心些。我的邏輯是這樣,既然吞下口香糖沒有什麼生命大礙,那,吞就吞了咩,與其去指責他為什麼吞下去,不如防範他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而現階段的防範就是他還不適合吃口香糖!於是,我一邊安撫B啾的情緒,一邊用現成的狀況告訴他「現在的B啾還不能吃口香糖」這個觀念,企圖防範於未然,不讓他再要口香糖吃。

 

 

處理完孩子的問題以後,才開始夫妻倆人的討論。當然是回嘴了男人的指控,就我看來,這分明就是保證人亂保證的結果,一點也不值得信賴!況且,如果男人不突然插進我們的遊戲裏,我就不會因為貪口舌之快,而導致B啾把口香糖吞下去!說來說去,都是男人的錯!再者,我對男人處理這件事情的態度與反應不甚以為然。因為我親眼清楚看見B啾的表情,我知道他已經知道自己闖禍了,而且也因為這個闖禍而強烈害怕著,這個「害怕」的強度已經夠讓他受教訓了。既然孩子已經受到教訓,何必再多說什麼強烈的譴責言詞!觀念是這樣:如果孩子犯錯後知道自己錯ㄌ,也深自害怕懊惱了,那就夠了,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多數落什麼!如果孩子是那種後知後覺、神經大條、犯錯卻了無錯意悔意的孩子,那麼,父母才需要額外加重指導。教訓的目的不在責罵孩子,而在讓孩子得到教訓,B啾在事件上已經得到教訓,這樣就夠了!

 

 

男人邊聽我的解釋與說法,邊開車,大約是冷靜了一下,後來也認同我的理由與觀察。

我們一致同意B啾不是那種神經大條、頑皮的孩子,每次犯錯他自己都知道,況且平日他並沒有刻意挑釁父母或是惡意搗蛋的行為,因此,是不是有些狀況就交給生活去教導就夠了!再說,在這件事情上需要被教導的可不只是孩子,錯估情況的爸爸與意志不堅的媽媽何嘗不需要學習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人咖啡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