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033.jpg  

紅豆麵包

 

 

不知道是小時候麵包吃太少,還是長大以後歐式麵包吃太多,不知怎地,我對台包幾乎沒有記憶,也沒有味覺上的鄉愁。彷彿,我的味蕾與胃納從來沒有這類東西進駐過似的,一片空白。不只空白,甚至,沒什麼接納的意願與能力(這樣會不會被冠上不愛台灣?....)。因此,麵包做了好一陣子,從來沒有起心動念要做台包。一直到有一天,男人用不著邊際的方式問著:「你會做波羅麵包了ㄇ?」或是說著:「偶爾也做點紅豆麵包、蔥花麵包來吃嘛。」說了很多次,終於,有一天,台包就出爐了。

 

 

碧真幫我從台東買來有機紅豆,前一天,先用鑄鐵鍋悶著熬煮蜜紅豆,冰箱放涼以後才好操作。打了500克的甜麵包麵糰,基本發酵60分鐘,翻面發酵20分鐘,鬆弛20分鐘,分割每個80克,後發45分鐘。分兩盤烤,共出爐12個。一個一個慢慢包進紅豆餡,慢慢整形,過程很順利。因為有留意整形手法,因此,12個出爐的麵包沒有爆漿,每個都安安穩穩的乖乖長大。

 

 

0520 026.jpg  

圓滾滾的紅豆胖。

 

 

 0520 067.jpg  

紅豆餡很剛好的分布在麵包中間,整形還算OK。

 

 

紅豆胖出爐以後,增加了點信心。隔幾天後,決定來挑戰「蔥胖」。本著實驗與好奇的精神,這次又換了一個甜麵包的配方(真是無聊...)。配方用了90%的高粉與10%的低粉,液體量達70%。剛攪打的時候,怎麼也無法聚合成團,我一直忍著沒有加粉量,果然,打完後的麵團很濕黏、很不好操作,黏手黏得人幾乎想放棄。於是,整形上就沒有多講究。1000克的麵粉量分配成9個紅豆麵包+9個蔥胖+半條紅豆吐司。

 

 

紅豆麵包的整形還好,圓形嘛,也算是基本功夫。不過,蔥胖怎麼整形啊!要用哪個形狀?搜尋了整個腦袋也沒什麼印樣(可見我有多少吃蔥胖...), 問了男人也不得其解,看了很多部落格主都說整成辮子形狀,問題是,辮子要怎麼打?打辮子前麵糰是不是要先分割?分割後要不要再鬆弛?...一邊做、一邊冒出問題,於是,整成了亂七八糟的蔥胖。

 

 

0520 088.jpg  

各種形狀都有,還真是佩服我自己。

 

 

 

 0520 090.jpg

這算辮子形狀ㄇ?

 

 

隔天早上,我吃著紅豆胖比較著(因為前後用了兩款甜麵包麵糰做紅豆胖嘛...),我發現,第一次做的甜麵包麵糰比較好吃。第二次攪打的麵糰,操作過程濕黏不打緊,隔天早上的麵包體老化得很快。攪打過程明明條件差不多,結果卻差很多。於此,我想,做麵包還是不能全照抄來的配方做,因為彼此用的高筋粉吸水性不同,麵包整體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除了要習慣自己的攪拌機、烤箱以外,也要試著學習判別斟酌麵粉的吸水性才對。

 

 

 

0520 098.jpg  

紅豆吐司,爐溫不夠高,顏色不美。

 

 

 

最近很用功的在研究麵包配方。每天晚上,哄小老虎睡著以後,就勤奮的起來爬格子、爬文,努力了解、吸收配方裡各項百分比的意義。看到新配方,不再急急忙忙一股腦的盲目跟著做,而是,會先在腦袋裏面預想配方組合起來的味道。實地操作以後,再把腦子裡預想的味道跟嘴巴裡實際嚐到的味道做對照,這樣做以後,對麵包配方忽然不再感到那樣陌生與迷糊了。

 

 

除此之外,決定將平日做1000公克麵粉量的習慣改為做500克麵粉量,縮小一半的麵粉量,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嘗試新配方,或是對照兩個配方。並且,找了個本子開始紀錄做麵包的心得,也紀錄失敗的原因。對自己的要求忽然不再只是做出麵包,或是做出健康的麵包如此而已,想要精進的心情油然而生。這應該就是進步的開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人咖啡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